2023:電動與看房

CZ
Aug 1, 2023

上半年都在忙更新系統,最近告一段落,突然多了些餘裕,開始有空煩惱:接下來呢?

2023.7 早上七點多,攝於台南大員的Airbnb

去年七八月左右,我工作之餘還有一點餘裕,所以安排了日文課、電繪條漫等可以讓我下班後進修的個人興趣。

但從去年十一月開始,被交付了新系統測試與寫說明書的新任務,就一直忙得不可開交,被死線追著跑。

想找人抱怨抱怨,看看周圍其他owner也沒有人比我閒,所以也不好說什麼,只好繼續低頭做下去。PM後來爭取到一筆經費去吃無菜單火鍋「山上走走」慰勞我們這段時間的辛勞,端上來的龍蝦大隻、雪花牛都很大盤,但我怎麼看,仍然能感覺到僅僅一餐,難以挽救我們這半年流失的膠原蛋白。

到了七月,系統表現漸漸穩定下來,團隊也逐漸進入狀況,加班時間顯著的減少了。雖然我還是會需要花時間處理一些額外的新專案,但經歷過那段每月加班10–20小時的日子,現在每個月加班10小時以內已經相對可負荷很多。

但我果然是閒不下來的人。失而復得的時間回到我手中,我便開始了新的煩惱:那現在要幹嘛?

日文:五月因為工作太忙而暫停線上日文課,好不容易衝到N4銜接N3的程度,又一下子打回N5。一想到衝N4考試時的辛勞,又會怠惰下來,想說把日文練好有什麼用?光是去日本旅遊的需求,日文根本不用到這麼好吧…就這樣停滯不前。

電繪條漫:雖然有在寫電繪條漫用的劇本大綱,但修了再修,都已經第十版還沒有一個眉目。去年投過文字劇本稿而沒有入選的webtoon 條慢大賞沒有舉辦第二屆,成為我另一個把草稿壓箱底的藉口。現在如果要重新把這個目標撿起來,多少也會卻步,覺得以我目前的能力到要發表作品還有好大一段差距,可能要累積個100個小時的努力,才能夠跳脫黑白單張,開始畫得出彩色的漫畫。一想到這麼辛苦,就會退一步想,還是放棄條漫,寫小說就好了?

總之當失而復得的時間回到我手上的時候,上述兩件事情我都沒有力氣繼續做。我反而是開闢了一個新興趣:玩switch 的薩爾達傳說: 曠野之息。

2023.5–8月玩了120個小時的曠野之息

會開始玩曠野,主要契機是因為王國之淚出了新的特仕機,感覺是個入手switch 的好契機。當時公司禮券剛好發下來,我又工作壓力大,就買了主機。有了主機,姊夫贊助曠野遊戲片,沒花到錢。

人生只打過三個月楓之谷的我,從沒想過會在一款遊戲上砸破百小時去玩。而我也明確意識到玩遊戲的成就感非常立竿見影:學一百個小時日文還是會忘記,但打一百個小時電動,我就成功脫離手殘黨,能夠打倒藍鬃萊尼爾了!(好宅> <)

打電動的回饋感太過立即,而且視覺化(想當初左上角只有三顆心心的初心者時代,無法想像有一天可以晉級到第二排心心),這也讓我反思起生活的其他層面,是不是也可以經營相同的累積。

於是我開始學看房地產。

這聽起來有點跳躍。但這個想法起源於我跟同事的談話。

同事家裡想買房,但看上的房子都要千萬起跳甚至快兩千萬,好貴。我回答:「如果我是你,我就會先買便宜的老屋改裝,目標是讓租金收入可以打平房貸持有成本,等到房價漲了之後賣掉,用價差買想要的房子。」

同事可能當我嘴砲聽聽就過了。反而是我認真在思考:對呀,我都說得出來了,怎麼不真的去做看看?

我列出以下關注重點:

  1. 哪裡的物件取得成本低,而改建後的租金翻倍效果好?
  2. 哪個區域有穩定的租客族群,而且租金預算高?
  3. 哪個區域,什麼樣條件的物件有漲價的空間,而且大部分人都能負擔起漲價後的價格?
  4. 什麼樣的物件面臨雨後春筍般的預售屋、新成屋競爭時,也仍然有獨特的競爭力?

房地產跟都市聚落、社區發展、整體經濟都有聯繫。同一個社區的物件,售價也會因為物件本身的屋齡、座向、格局、屋況而呈現不同的售價。這使得房地產不僅僅是坪數跟總價等數字可以簡單概括,他還牽涉了買家對這個物件價值的主觀衡量。

既然目標是投資,就跟自己的個人偏好沒有太大關係。我從新竹看到台南、高雄,預售屋中古屋都看。這個過程蠻有趣的,有如一場實地社會科學研究。

我從7/18開始進行這個計畫,至今也才半個月,只有一些見聞,算不上什麼成績。我預估這個研究大概得實行個半年一年,我才能心安理得的買房。但以我現在的歲數來講,這半年一年的鑽研如果能換取未來幾十年的被動收入/資產成長,不失為一項報酬率頗高的投資。

2023.2 攝於東京淺草附近,隅田川公園

讓錢為你工作

這讓我想到以前看富爸爸窮爸爸的一個體悟:優先購置資產而非負債。「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,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。」

很多人說工作是為了賺錢,為了養家、為了還房貸。但富人會說工作賺的錢,是為了要滾出更多的錢去賺錢。

這個微妙的心態差異,讓富人能夠暫時克制自己的慾望。因為他看得見現在手邊的錢財在投資之後會放大到什麼程度,只要能忍得住現在,將會有更富足的將來。

富人把自己當作企業的老闆,而賺進來的每一分錢都是可供差遣的員工。他不會輕易的把員工拿去交換自己想要的物質,而是仔細思考要如何運用這些員工擴大公司的規模、提高公司的利潤。他要建構起一種機制,可以讓這些員工自動自發的運作,直到有一天,他自己可以鬆手。

這也帶到第二個觀念:假如有一樣東西是奢侈品,是「想要」而不是「需要」,不是不能買,而是必須要「創造」出收入去買。

例如車是一種落地即掉價的商品,稱不上一種投資,比較偏消費。富爸爸窮爸爸的建議是,創造出被動收入再去買。

這個主張或許很違反直覺。現在分期付款隨處可見,大家都在預支未來兌換當下愉悅。沒有超支的話,為什麼不能現在開始享福?

分期付款是一項偉大的發明,問題是為了奢侈品新增一個分期付款的項目來侵蝕自己的資產,並不是致富的行為。要讓「分期付款」不會侵蝕到本來持有的資產,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一個「分期收入」去抵銷,也就是俗稱的被動收入。

創造收入當然不簡單。就是因為不簡單,財富才有其可貴之處。

財富不應該是委屈撙節的苦果,而應該是勇敢出征的甜美果實。

拉回現實,我也只是一介上班族,不是什麼投資名嘴,所以我的投資收益也只是穩差穩打,說不出什麼幾年資產翻倍的大話。

但我現在也不感到匱乏。我現在還沒花的錢都是我的員工,幫我累積資金。等待資金累積的時間我也剛好可以好好累積房地產的知識,阻止自己在資金充裕的時候衝動購物。

有人會說不怕這段時間房價飆漲,後悔莫及嗎?老實說我不買單那種房價只漲不跌、現在買一定最便宜的論調。因為房價會換地方漲。所以,看錯地方,買了就漲不上去的大有人在。所以我也不急著一定要越早買房越好。買對比買早重要。

至於最後社會科學研究的結果如何,就靜待之後更新吧。

2023.8.2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