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等:7/10
冰雪奇緣2延續了第一集的人物設定,但是隨著六年過去,角色也需要學習處理更複雜的情緒。我個人讚許第二集有野心的挑戰了更深刻的議題。作為一部迪士尼動畫片,他再次鼓起勇氣探詢觀眾理解的底線,為動畫討論的議題再開拓出一個維度。但是整體而言,我覺得第二集的完成度沒有第一集這麼高,第二集的歌曲也沒有上一集這麼好學。可能是第一集真的太強了,第二集要做的時候會有壓力吧。也就是說以動畫的整個業界來看還是一部成熟的動畫,只是沒有超越前作。
我的影評會試圖用編劇的角度去思考鋪排,會超級無敵暴雷還會把雷串在一起。所以強烈建議讀者看完電影再來看。
第一集是一個雙線故事,安娜處理的是童話的破滅,艾莎處理的是解放壓抑情緒。這兩個劇情服務的觀眾群不同,前者在5–7歲左右(大概是認知到聖誕老公公是編造出來的殘酷年齡),後者大概在8–15歲左右。這也符合研究報告說,Frozen在這個年齡層拿下「最喜歡電影」的第一名。
In 2014, kid’s expert KidSay Research reported in its Trend Tracker that Frozen was the #1 movie (by far) among younger kids age 5–7 and also older kids age 8–15.
所以,相隔6年之後出的第二集,瞄準的觀眾群也往上加6歲的話,大約是11–21歲。
那我們分析一下,這些觀眾在這6年之間會遇到什麼挑戰呢?
- 個人的內心會開始產生矛盾:自己的價值到底在哪裡?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是在迎接挑戰、什麼時候是在送死?
- 著迷於這個世界的廣闊與未知,同時感到既興奮又恐懼。
- 與人的關係也變得更複雜:很重視一個人,但是他的眼光卻看向不在自己身上,而是放在更大的目標。
- 想要守護什麼東西,卻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。
- 莫名其妙被他人惡意的對待,最後才發現自己是在為前人留下的錯誤承擔後果。
在以上狀況發生的時候,大多數不是「悲傷」、「憤怒」一個形容詞可以簡單詮釋的。反而比較接近徬徨、無助、無奈。
以上的情緒在這部電影裡面都有出現。這也是為什麼我說第二集「很有野心」的原因。
第二集相當於在主角進行「拯救國家」的大架構底下,讓他們一刻也不得閒的處理各種議題。
因為議題太多,所以下面我也用角色,來分開討論不同角色在這部電影中所處理的議題。
Elsa:更上層樓,仍重情義
作為冰雪女王,Elsa在第二集當中仍然大開外掛,直接踏冰破海、騎馬打仗,手一揮就可以做出一個堤防,屏障整個母國。一般人要是有Elsa的客觀條件(一國女王、冰雪魔法、美滿家庭)應該就已經無所求了吧?那Elsa還在不滿足什麼?
她面臨的可能是人們俗稱的「奢侈的煩惱」,也就是因為她太強,反而還想要更上層樓的慾望。
做Arendelle的女王已經不能滿足她。遠方的聲音挑動著她的好奇心,讓她想要往更遼闊的世界前進。
一反第一集時害怕自己的能力而搞自閉的Elsa,第二集裡面的Elsa因為更加熟悉自己的能力,變得更有自信,反而更想要嘗試與挑戰新的事物,更好奇自己到底能夠靠這份能力去到什麼地方。
然而,如果編劇設定讓Elsa為了追求自己的野心而拋下Anna跟國家,獨自乘船出去修行,那又會顯得她不顧情義。
為了避免讓觀眾覺得Elsa自私,編劇讓Elsa不小心闖禍,而Elsa基於強烈的責任感,便產生了出去修行的「必要」。趁著出國解決國家問題的時候,Elsa也有機會探索自己的生涯發展,可說是一舉兩得。
我覺得這部電影裡面比較珍貴的是,她描繪出了一個人就算客觀條件都很完美,也不可能不需要他人的陪伴與協助。
例如Elsa的人格特質就是自我要求很高、責任感很強,往好的地方發展是有利於上進,但是往壞的地方發展就是容易譴責自己。她需要有一個Anna這樣的角色幫助她維持在正常的上進範圍內,否則她的情緒應該很容易崩潰。
比如說,她發現父母當初是為了要探詢她魔力的來源才會駕船前往黑海,她的第一個反應便是譴責自己,認為父母會過世是因為自己的錯,因為如果自己不是天生就有魔力的話,父母就不需要出海,也就不會死。但是Anna即時的把她的想法導正,正面的詮釋她存在的意義與魔力的意義,告訴她,她的魔力不是造成父母不幸的原因,而是象徵著兩個民族的融合與重歸和平的希望。
同樣是「Elsa體內有魔力」這件事情,改變詮釋角度就安撫了Elsa的情緒,也鼓勵她立下決心,一定要找到歷史真相、找回和平。
在一般比較傳統的英雄電影裡面,會強烈賦予主角「特權」,讓主角碰到困難都可以自己一個人解決。而且為了凸顯主角威能,其他配角就算再有能力,都還要特別在關鍵時刻讓出空間給主角發揮他的威能。例如哈利波特就是好幾次在遇到佛地魔的時候,別人都剛好幫不上忙:例如第二集金妮昏迷、第四集西追直接死掉etc。
但是冰雪奇緣裡面,更強調的是人之間的互補作用,強如Elsa也需要靠別人支持才能造就。這其實是比較健康的心態,因為人都有可能出錯,從平常就好好經營人際關係,不要太自我中心也是很重要的。
Anna:失去主角特權,展現成熟的情緒處理
Anna在第一集的時候,最重大的責任的是開導Elsa解放壓抑情緒,還差點賠上自己性命。在第二集的時候,Elsa不需要開導,但反而需要有人幫她踩煞車。但是在Anna想要勸Elsa踩剎車的時候,Elsa又會認為Anna沒有魔力不能理解,而聽不太進去。
所以Anna在第二集裡面蠻委屈的。她有一句台詞我印象深刻:「我沒有要阻止妳做妳想做的事情,我只是不想要妳死掉。」
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當中,也多少會碰到這樣的情況:可能是對方自認已經想清楚,但是從自己的角度看起來明明就是在賭命,一方面不想要干涉他的決定,另一方面又擔憂不已,只好自己也跟著去,結果也深入險境。
以Anna遇到的狀況為例,在第一集Hans想要砍Elsa的時候,他直接跑出去挺身擋劍就解決了。但是現實生活中,不是每次時機都這麼理想,反而更像第二集裡面的安娜,雖然一直都想要保護姊姊,一直也都做好準備,但是真的當姊姊需要她的時候,她要不是能力沒辦法對付魔法,要不就是本人困在石窟裡面。她不再有所謂的「主角特權」,可以在剛剛好的時刻出現在Elsa身邊。
這也蠻貼近一個人才成長過程中的體悟:發現世界不是以「我」為中心運轉,所以命運也不會看在「我」的份上,給我「主角特權」。
殘酷的是,在意識到自己的平凡與命運的殘酷的同時,生活還是得繼續運轉下去。
這種時候該怎麼做?就像Anna的主題曲唱的:You are lost, hope is gone. But you must go on. And do the next right thing.
這種情緒處理的方式是很成熟的。比起第一集裡面被Hans的愛情戲碼騙得團團轉的Anna,第二集的Anna展現出更獨立、更堅強的思考模式。她雖然因為姊姊的犧牲受到莫大衝擊而暫時待在洞穴裡哭泣,但是她也認知到為了保護國家,還是必須收拾情緒,繼續往前進。因此,我認為之後Elsa安排讓Anna當女王的決定也是合理的決定。這對於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,是不可或缺的特質。
Olaf 雪寶 & Kristoff 阿克:其實根本就可以融成一個角色
兩位女主角擔負起兩條主線故事的任務,那配角們在幹嘛呢?雪寶Olaf在冰雪奇緣1的時候有點多餘,就像是個吉祥物,除了破門解救Anna之外沒有發揮太大的用處。但是他到第二集的時候反而變得很重要,因為整部電影的氣氛太沈重,Olaf的丑角特質拿來緩和氣氛就變得很好用,而且有些很荒謬的理論由Olaf這個會說話的雪球來說就變得很合理(例如「水是有記憶的」這個超級開外掛的設定)。
反而是Kristoff,在第二集的重要性變得很低,幾乎等於整部電影的最大敗筆。Kristoff曾經在第一集扮演重要的劇情推手,不僅幫助Anna 破除白馬王子迷思,還介紹石頭小矮人給Anna認識、找到解救Anna的秘方,騎著馴鹿出生入死超帥氣。
但是到第二集他反而變得很冗,他也畢竟是個平民,兩個皇室女主角的「拯救國家」使命他分不到什麼戲份,結果變成除了求婚之外沒有其他任務。在支持女主角方面,除了最後他有騎著馴鹿去救Anna命然後載她去水壩,但在Anna快要掉下去的時候拉住Anna的也不是他。
我個人認為Kristoff根本就可以不用去旅行,在皇室姐妹出國時留在Arendelle幫忙照顧男女老少其實也可以(雖然可能要用另外的方式給他一點權力?因為他還沒有跟Anna結婚照理說還是平民)。
總之有Olaf在,劇情就可以演下去。可能只是編劇團隊純粹不想要讓小朋友傷心,所以Kristoff最後還是跟著去,結果除了求婚真的沒其他事情要做,還被指派唱一首很老派的KTV歌曲,發洩被愛人冷落的情緒….? 可能被愛人冷落的確會有情緒也會需要處理,但是跟姐妹相比,他的議題有點小清新。害我快想不起來為什麼看第一集會覺得他很帥氣…第一集塑造出來的角色個性在第二集消失殆盡。
所以最後來回味一下網友幫他剪出來的帥氣橋段,以資紀念。